SDGs回应
健全监督体系,推动“大监督”从“有没有”向“好不好”转变;精准执纪问责,既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,又保护干部干事创业激情;一体推进“三不”体制机制建设,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、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,引领正风肃纪反腐开创新局面。 |
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速与国民经济相匹配,营业收入利润率稳中有升,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,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能力进一步提升。 |
加大传统业务板块在质量发展、效率变革、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资源投入,赋能传统业务转型升级,不断巩固和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;立足国家迫切发展及重点引导行业,结合集团现有产业基础,聚焦半导体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、生命科学、节能环保、能源新技术等领域,加强资源投放力度,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级。 |
加大对亏损时间长、亏损额较大企业的治理力度,加快剥离不具备竞争优势、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业、非优势业务,抓好无效资产、低效资产处置,从严落实“两金”管控三年工作方案,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。 |
围绕“智慧华润2028”建设要求,充分利用集团的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区块链等智能技术平台,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的落实,逐步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新能力、新引擎的华润产业发展新格局。 |
根据国家区域战略,结合集团在京津冀、长三角、大湾区、成渝经济圈的战略布局,完善区域协同机制,因地制宜拓展优质资产,保障区域业务布局高效落地。 |
集团着力构建“三不”体制机制,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。处理了73名顶风违纪人员,针对监督检查和执纪审查中发现的问题,共发出280份纪检或监察建议书,内部巡视全覆盖达 88%。 |
集团较好完成国资委“两利四率”目标,主要经营指标均实现增长,资产质量有效改善,较好完成“六稳”“六保”任务。 |
集团主营业务重组为6大业务板块,明确发展定位,将科技及新兴产业作为未来发展动力,加快新能源、医药医疗、数字科技、专业共享服务等业务布局;围绕大消费、大健康、新能源、生物医药等领域设立一批产业基金;退出煤炭和纺织业务,严控火电领域投资,积极开展“两非”处置工作,超额完成国资委任务目标。 |
集团有效推进亏损企业治理、重点亏损子企业专项治理工作,加强业务源头治理, 坚持“有保有压”,实现“两金”净额增幅低于收入增幅、周转效率提升的年度管控目标。 |
召开集团智能与数字化大会,成立华润数科公司;一批集团公共智能技术平台持续推广应用;各业务单元围绕关键业务环节,快速推进数字化升级覆盖。 |
集团成立服务国家战略和协同发展领导小组,制定并实施了集团6+1区域发展战略,建立区域协同机制,大湾区主战场地位、长三角创新合作、京津冀能源保供、成渝区优势地位及东北、西北区域央地合作成效均有较大提升。 |
坚定不移深化反腐败斗争,以减存量、遏增量为方向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;坚持以案促改,督促各相关责任部门完善制度机制,强化制度执行;进一步加强警示 教育和廉洁教育。 |
努力实现国资委提出2022年“两利四率”要“两增一控三提高”的要求。 |
加快业务转型,努力实现新业务引领业绩增长;立足国家迫切发展及重点引导行业,结合集团现有产业基础,加大研发投入,培育科技优势。 |
持续推进“两金”管控,加快清退“两非两资”,加大亏损企业治理力度。 |
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,积极开展共性技术平台试点应用,促进集团数据流通与共享;各业务单元要加快自身关键业务环节的数字化升级覆盖,积极围绕业务场景深化数据应用和深挖数据价值。 |
做好重点区域协同发展。要结合集团在京津冀、长三角、大湾区、成渝经济圈的战略布局,进一步提升重点区域信息平台功能,完善区域协同机制,强化激励和考核,保障区域战略高效落地。 |